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陲,岳阳市西境,北倚长江,南滨洞庭。全县集雨面积1642平方公里,人口71万,耕地面积81万亩。
   华容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,公元280年始设县治,迄今已有1700多年。几千年来,华容人民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耕耘生息,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。大禹曾在这里登山治水,杜甫曾在这里把酒赋诗,岳飞曾在这里插旗操军,明朝诞生了兵部尚书刘大厦、状元黎淳等先贤人物;在现代更是诞生了革命家何长工、史学家刘大年等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。
   华容农业独具风采。是历史上有名的“鱼米之乡”、“棉麻之乡”,是全国的粮、棉、油、鱼商品生产基地县。棉花、油料、水产品及农业生产总值均进入全国“百强县”行列。粮、棉、油、水产品、蔬菜、苎麻、茶叶、柑桔、湘莲、辣椒、生猪、家禽等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。
   全县工业初具规模。目前已形成纺织、服装、化工、建材、食品、轻工、机械、矿产等八大支柱产业,先 后有牛皮箱板纸、多用童床、花岗石圆弧板等30多种产品评为省优产品,花岗岩系列产品、羽绒制品、棉麻纱、粮油食品等产品远销日本、欧美和东南亚地区。县内矿产资源品种较多,花岗岩储量64亿立方米,优质天然矿泉水、高岭土、独居石等矿产正在逐步开发。
   华容城镇建设日新月异。“八五”以来,全县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0多亿元,新建、改造街道50多条,县城面积扩大了1倍,被评为省文明卫生县城。乡村集镇建设步伐加快,近两年启动村镇建设项目120多个,集镇功能日渐凸现。
   华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。全县有22万伏变电站1座,11万伏变电站3座,3.5万伏变电站8座,工农业生产、生活用电可充分满足。县城建设自来水厂2座,日供水能力6万吨。全县开通程控电话10万门,移动电话8万门,电话传真可直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   华容交通便利,区位优势十分明显。省道S306、1869干线横贯全境,县城至岳阳、常德、益阳及湖北荆州仅需1小时左右,特别是通过S306线可直通京广铁路、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,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只需3小时。紧靠华容的长江、洞庭湖黄金水道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东至东海。
   华容招商引资力度加大,政策优惠。近年来,华容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,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,全县累计批准引进外资项目23个,总投资3220万美元,引进外资1983万美元,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00多个,总投资10亿元,引进内资6亿元。引进国内外资金建立华威棉产品、华建石材、同兴石材、加盛实业、金庆染织、华奥纺织、华阳综合批发城、光华木制品、乐华液化汽、兴华啤酒等一批重点项目。外来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为了重点扶持保护外商投资企业,县政府成立了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特别委员会,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发证、挂牌,予以特别保护,并制定了对外招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,特别是对来华容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者,实行"厂区用地全送,申办与建厂规费全免,所有申办手续由县政府全部代办"的特优政策。按现代化城区标准建设的马鞍山新区已具规模。2000年,县委、县政府高起点、高标准规划并开始建设马鞍山新区,该区占地6.1平方公里,将高新技术工业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区(含农副产品加工)建设纳入新区建设总体规划。目前,新区“八路”已完成路面硬化和管道安装,电力和通讯主干线路已铺设到位。到该区投资办厂将享受新区建设的特别优惠。此外,县城内所有工业企业通过推行"两个买断,两个置换",已全部完成改制工作。改制后,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生机焕发,然而也有原造纸厂、针织厂等十来个企业约7000多万元的资产、9万m2的厂房及30m2厂区占地面积闲置未用,这些闲置资产均可优惠租赁或转让使用。目前,华容急需招商的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、纺织印染、矿产建材、食品加工及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。
   华容科技事业蓬勃发展。20世纪70年代,华容创建的“四级农科网”曾闻名全国,1974年,国务院曾在这里召开了“全国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经验交流大会”,1978年,华容县荣获全国科学技术工作先进集体奖。改革开放以来,华容全面实施“科技兴县”战略,科技事业得到全面发展。1996年荣获"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"称号,并被列为湖南省首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2001年,县人民政府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,2002年2月,华容县在岳阳市科技大会上受到市委、市政府授予的“科技兴市先进单位”的表彰。

古华容县县治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境内,是春秋时的容邑,以“华丽的容城”得名,后世复设华容县,只有南半部了。
   春秋时为楚国境域,战国时属楚黔中地。
   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,置黔中郡,县境为秦黔中郡地。
   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,改黔中郡为武陵郡,并置孱陵县,县境归武陵郡孱陵县管辖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9),改武陵郡为建平郡,改孱陵县为孱陵县,县境随之属建平郡孱陆县。东汉建武年间(25—56),复西汉旧地名,县境仍属武陵郡孱陵县。
   三国时期,吴大将吕蒙于建安二十四年(219)邻南郡太守,徒治公安城,孱陵县改属南郡,县境为吴南郡孱陵县地。
   西晋太康元年(280),杜预定荆州,改南郡江南部分为南平郡,分孱陵县置南安县(见<<水经注>>、<<旧唐书·地理志>>;<<宋书·州郡志>>则谓分江安立),属南平郡,此为华容建县之始。东晋,仍为南平郡属县。
   南朝宋永初三年(422),改南安县为安南县,隶南平内史。齐承宋制,仍名安南,属南平郡。梁武帝天监二年(503),立南安郡,不久,废郡,仍为安南县,属南平郡。梁敬帝时(555—557)又立南安湘鄂,邻安南和今湖北石首2县。南朝陈废南安湘鄂,安南县仍属南平郡(见<<隋书·地理志>>及<<东晋南北朝舆地表>>)。
   隋代初沿用陈名。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安南县为华容县,移属巴陵郡,炀帝大业初,巴陵郡改称罗州,县境属罗州。大业三年(607)废州为郡,改罗州为巴陵郡,华容县复属巴陵郡。
   唐垂拱二年(686),改华容县为容城县,中宗神龙二年(706),复名华容县。武德四年(621)废巴陵郡置巴州,武德六年改巴州为岳州,天宝元年(742)又改岳州为巴陵郡,朝元元年(758)复称岳州。或州、或郡,华容均为其属县。 五代期间,华容县属岳州。
   宋乾德元年(963),岳州归于宋,称岳州巴陵郡。宣和元年(1119),以岳州为岳阳军。绍兴二十五年(1155)改岳州为纯州,岳阳军为华容军。绍兴三十一年(1161)复改纯州为岳州。此间,华容县均属其统辖。
   元到元十四年(1277),改岳州为岳州路总管府,华容县属岳州路。明太祖洪武二年(1369),置湖广布政使司,改岳州路为岳州府,华容县属岳州府。
   清康熙三年(1664),设湖南承宣布政使司,县境属湖南布政使司岳常澧道岳州府。
   中华民国2年(1913),华容县属湖南省岳常澧道,3年,废府存道、县,岳常澧道改名为武陵道,华容属之。5年,裁撤武陵道,华容划归湘江道。11年,废道,县境直隶湖南省。26年,全省设立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置,华容属第2督察区。29年4月,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,华容属第4区。
   1949年8月,湖南和平解放,全省分设10个专员公置(专区),华容划属常德专区。1962年12月,恢复益阳专员公置,华容改属益阳专区。1964年9月,设立岳阳专员公置,华容划归岳阳地区。1986年1月,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置,实行市管县新体制,华容属岳阳市。

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,岳阳市西境,北倚长江,南滨洞庭湖。周邻6县场,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,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,南连国营北洲农场,北接湖北省石首市,东北与湖南省监利县隔江想望。县境广袤为70公里,集雨面积1612.57平方公里。境内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,南北最大纵距80公里。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是长江沟通沿海与内地、联结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的中心交汇点,经济组合、辐射效力大,具有得天独厚、得水独优的综合区域优势。
   地质、地貌:华容位于扬子滩地台江南地轴上,属具有强烈挤压褶皱升降的江南右陆。县境地处洞庭湖凹陷背缘,地势北高南低,中部丘岗隆起,东西低平开阔,微向东洞庭湖倾斜。地貌分区特征明显:工北部为低山丘陵区,间有溪谷平原,中南部为丘岗区,其余为平原。平均海拔在35米以上,海拔最高点为382.9米,最低点为东湖湖底21米,高差为361.9米。全境山地总面积328.2平方公里,占17.8%,平原1028.66平方公里,占5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