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概要
- 历史
- 经济
阳楼区区号:0730
岳阳楼区邮编:414000
岳阳楼区辖2乡、12个街道办事处,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.53千公顷,常住人口52万人,流动人口15万人,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.3%以内,自然增长率为10.7%。
2002年9月,我区荣获全国首批“社区建设示范城区”称号。在再就业工作中,高标准建设了区人才劳动力市场,实现了区、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劳务供求信息联网。全区共兴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180多个,开发各类社区就业岗位6300多个,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200多人。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,群众性文体活动异彩纷呈,广场文化、社区文化、校园文化和商业文化活动方兴未艾,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
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,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,自古有“洞庭天下水,岳阳天下楼”之誉。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,说法不一。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,后毁于兵燹,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。岳阳楼的出名,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(989-1052年)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《岳阳楼记》。据说当时巴陵郡守(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)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。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,在楼落成之时,凭栏远眺,不禁诗兴大发,写了一首词:“湖水连天,天连水,秋来分澄清。君山自是小蓬瀛,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帝子有灵能鼓瑟,凄然依旧伤情。微闻兰芷动芳馨,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。”59个字写景抒情,很有气势。
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,为岳阳楼作记,写得就更好。《岳阳楼记》共360字,文情并茂,读之感人肺腑。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,其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两句,更为人所传诵。
但是,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,在明崇祯十一年(1639年),毁于战火,翌年重修。清代多次进行修缮。清光绪六年(1880年),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,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。解放后,政府多次进行维修,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,把已腐朽的构件,按原件复制更新。
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。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,背靠岳阳城,俯瞰洞庭湖,遥对君山岛,北依长江,南通湘江,登楼远眺,一碧无垠,白帆点点,云影波光,气象万千。
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。主楼3层,楼高15米,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,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,外以12根梓木檐柱,顶起飞檐。彼此牵制,结为整体,全楼梁、柱、檩、椽全靠榫头衔接,相互咬合,稳如磐石。其建筑的另一特色,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,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。
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、三醉亭、怀甫亭等建筑。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,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,重达1500斤,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。其用途为何,至今说法不一。
以县治位于天岳山(幕阜山)之南得名,当年设置的岳阳县在今天汨罗市、平江县一带,而今天岳阳市区一带为巴陵县,后世地名发生转移。
岳阳城区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距今6000多年前,洞庭湖两岸便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。
夏、商时,境内所属区域属荆州之域,为三苗之地,古越族在此繁衍、生息。商周时,城陵矶即筑有“大彭城”。
春秋时,属楚国。楚灭汉水流域的麋子国后,公元前505年,楚昭王遣王孙由于在梅子市(今梅溪乡梅子市村)筑东麋城,迁其遗民于此。后又在岳阳楼一带筑城,驻军监视,称西麋城,是为岳阳建城之始。
岳阳楼区是一个文明秀美、充满生机的经济强区!
二三产业齐头并进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,着力盘活存量,扩大增量,三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新局面,初步形成物流、商贸、餐饮娱乐、房地产等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。全年三产业共完成增加值34.9亿元,同比增长10.1%。续建和引进三产业内资项目达到92个,协议引资22.78亿元,到位18.48亿元,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6个。锦绣河山、锦城嘉园、景湖湾小区等大楼盘使楼区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,总投资达12亿元的天伦名城项目将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新型商业圈。二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,产业关联度和聚集度明显增强,产业间的匹配功能逐步提升,全区初步形成了电磁铁产业、机械制造业、化工业、建材业、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。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新增华兴实业、金健米业、江南棉麻、新磁机器等8家企业,总数达到28家(不含5家划到经济开发区的企业),规模工业共完成总产值36亿元,完成增加值11.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4.8%、34.7%,规模工业产值万元能耗比上年下降8%。“岳泰”牌商标相继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、“中国名牌”称号。经过充分调研和初步论证,区委、区政府拟建设岳阳楼区(循环经济)工业园,依托驻区中央、省属大中型企业的资源优势,发挥产业的聚集和辐射效应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,打造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。目前该工业园已通过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审批,发展来势看好。